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

揭秘開普勒望遠鏡如何發現行星 如何判斷是否宜居


2011年12月美國宇航局確認了首顆位於顯微鏡所謂宜居帶中的行星開普勒-22b。小伙伴們就會問了,美國人是怎樣發現的呢?開普勒望遠鏡是怎麼工作的呢,今天就給大家揭秘下開普勒望遠鏡確認行星的方法和過程,希望能為大家解惑。……

12月2日消息,2011年12月美國宇航局確認了首顆位於所謂宜居帶中的行星開普勒-22b。小伙伴們就會問了,美國人是怎樣發現的呢?開普勒望遠鏡是怎麼工作的呢,放大鏡今天就給大家揭秘下開普勒望遠鏡確認行星的方法和過程,希望能為大家解惑。

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,因此直接觀測非常困難。但是,不發光的行星如果從恆星前方經過,就會遮擋一部分星光,導致我們看到的恆星亮度在短時間內稍稍變暗,隨後再恢復正常。如果這樣的星光變暗現像周期性出現,至少觀察到4次之後,就可以確定那裡存望遠鏡在一顆我們看不見的行星。

開普勒望遠鏡就是NASA專門用這種方法來發現外星行星的探測器。自2009年升空以來,它便一刻不停地監測著大約15萬顆恆星,記錄它們亮度上的細微變化。如果是地球從太陽前方經過,遮擋的陽光大約會使太陽的亮度下降萬分之一,而開普勒能夠檢測微弱到十萬分之一的星光變化。

天文望遠鏡行星“開普勒-22b”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發現的——開普勒望遠鏡觀察到那顆恆星以大約290天為周期,發生星光變暗又恢復正常的現像。根據恆星亮度的變暗幅度,天文學家確定了行星的半徑,大約是地球的2。4倍;根據這一現像發生的金相顯微鏡周期,天文學家計算出了行星的軌道,確定它恰好位於那顆恆星的“宜居帶”中。


博主好站推薦:氬焊機,陽極處理,電鍍,硬陽處理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